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每个自律的孩子背后,都站着“能忍”的妈

   日期:2025-05-08     来源:www.sxhono.com    浏览:372    
文章简介:之前,我活在焦头烂额中。女儿学校调整成了春天作息,到校时间要提早半个小时。
每一个自律的孩子背后,都站着“能忍”的妈

之前,我活在焦头烂额中。女儿学校调整成了春天作息,到校时间要提早半个小时。

原本早上时间就紧张,目前更是鸡飞狗跳。

第一,叫孩子起床是个大难点。

不管如何喊,闹钟响几遍,女儿都闭着双眼不愿起来。

很不容易把她拖起来,又要盯着她洗漱,催她吃早饭。

终于整理妥当,火急火燎拉着她外出,又发现昨晚的作业没带...

痛定思痛后,我决定下一味“猛药”,彻底把包袱还给女儿。

于是,我告诉她:

母亲事情太多,实在顾不过来,明天起请你一个人定闹钟起床。

天天7点40,大家按时外出。

女儿表示赞同,还嘟囔着说:我本来就能,是你非要啰嗦。

第二天,闹钟响起的时候,女儿没动静。我忍着提醒她的冲动,继续等待。

过了几分钟,她挣扎着爬了起来,一通收拾后,拉着我飞快外出。

我瞥了眼时间,居然提早了10分钟!

后面几天,她有时早有时晚,早了我夸她继续维持,迟到了我就忍着不吭声。

终于,一段时间之后,她找到了步伐,早上再也不需要兵荒马乱。

经过这剂猛药,我也终于了解,原来是我一直干预太多,反倒成了孩子自觉的妨碍。

想起一句话:每个自律的孩子背后,都站着“能忍”的妈。

会忍,才是当妈的高级境界。

母亲忍住伸手,孩子才能独立

有一期《少年说》,一个女孩自嘲爸爸妈妈太宠,把培养了自己“高商低能”。

小时候吃饭不会用筷子,爸爸妈妈就给了她一个勺子,后来每次吃饭,她就只管吃不管夹。

所以,就算到了高中二年级,她也不如何会用筷子。

初中二年级时,爸爸妈妈才让她尝试自己穿衣。几天前,爸爸妈妈才让她自己倒热水。


在家,她啥事都不需要做,插个电源都怕她触电...

可是,这个被爸爸妈妈处处包裹的女生,却感到了窒息和难堪。

她没我们的主见,分不清衣服的尺码,也没办法一个人出行。

所以,她恳求爸爸妈妈可以放开手,让自己独立起来。

女生被爸爸妈妈爱惜的程度确实有点夸张,可在日常,大家也会有忍不住伸出手的时候。

当孩子明明可以走路,大家却要立刻抱起的时候;

当孩子可以自己吃饭,大家却选择去喂的时候;

当孩子可以着装洗漱,大家却伸手帮忙的时候...

大家可能是由于心疼,可能是由于亲手做更迅速、更省事,于是总也忍不住,就那样自然地替孩子代劳了所有。

可是,被剥夺了体验的孩子,却非常可能再也没办法真的独立起来。

何炅曾感叹说:“爸爸妈妈越晚放下,孩子就会越晚掌握飞翔。孩子被压得太久,非常可能就被废了。”

对于爸爸妈妈来讲,伸出手扶住孩子一时比较容易。

可总有一天,大家会撤出孩子的世界,目送着他们离开,去往大家到不了的地方。

作为母亲,忍住伸手,让孩子去尝试应该去做的,去掌握需要要做的,让孩子拥有独立于世的能力,才是孩子将来自信自律的根基。

母亲忍住唠叨,孩子才能出色

假如问,家里哪个是说话最多的人?答案肯定是母亲。

由于,母亲的催促和唠叨几乎无处不在。

提醒孩子作息,快点睡觉、快点起床、快点吃饭;

提醒孩子学习,快点写、快点看、快点读...

说实话,哪个也不想这么唠叨,可孩子的自觉性不够,如何提醒都不管用。

于是,母亲的唠叨又只好加剧。

然而,过多的语言刺激,其实并不会让孩子变得自觉,相反,它会让孩子失去耐心,直至麻木。

孩子要么充耳不闻,要么产生逆反心理,你越说孩子越不愿听。

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超限效应”。

演员孙茜就曾在节目中推荐过自己类似的历程。

小时候,她每次放学回家,母亲会不停地催“写作业了没?快点去!”

她原本正要写,听到母亲催,逆反情绪上来,反而不想写了

后来,她就抗拒写作业,每次都等到母亲催,才慢吞吞地开始。

更糟糕的是,唠叨会在日积月累中,毁掉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自信。

由于,爸爸妈妈盯得越紧,安排得越细,孩子就越无需自控,最后彻底舍弃自我管理。

有些母亲会非常担心,假如不去提醒,难道要任由孩子散漫拖沓吗?

董卿说过一句话:“你期望孩子成为何样的人,你就去做一个哪种人。”

由于,孩子或许不会听大家的话,却会模仿大家的行为。

电影《银河补习班》中有如此一幕:爸爸正在工作,儿子马飞问“父亲我也能不睡觉吗?”

父亲回答:“你一个人的事情,将来不需要问我,你一个人决定。”

马飞眼前一亮,首次有了掌控我们的感觉,他看着伏案工作的父亲,自己也起身翻起书来。

有句话说,真的的爱孩子,半张嘴已经足够。

与其过多开口干扰,不如以身作则引导。

只有如此,孩子才能有机会学习掌控我们的船舵。

母亲忍住心疼,孩子才能自律

《老师请回答中》,有位母亲控诉9岁的儿子皮皮,学习散漫,旷课成了习惯。

原来,皮皮文静表现突出,平常会拍些广告和短片。有时忙的晚,第二天起不来,就撒娇要请假。

母亲出于心疼,再加上外婆袒护,就选择了妥协。

没想到,有了一次破例,皮皮就开始频繁厌学。

母亲为孩子的学习感到焦虑,但又觉得外婆过于过分娇纵。

主持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:孩子现在的懈怠,母亲就是最大的帮凶。

每一个孩子走出舒适圈的时候,难免都会叫苦叫累,由于向上的路,总是注定不会那样好走。

爸爸妈妈的心软,会让孩子暂时舒服和安全,可孩子也只能留在原地,再也没办法继续向前。

这时,有远见的母亲,会忍住心疼,轻轻推着孩子往前走,孩子就能克服惰性,体验到自律和坚持的喜悦。

皮皮母亲的两难,让我想起易烊千玺背后站着的女性,那就是一路狠心推送他的母亲。

5岁时,母亲发现小千玺非常有舞蹈天分。

于是,每到周末和寒暑假,母子两个早上6点就要起床,辗转几趟公交车,赶去少年宫上课。

寒来暑往,从来没一次例外。

后来,千玺的活动和课程愈加多,可即使这样,他的文化课也不曾落下。

有时候,他都只能在公交上,用一块砧板做完作业。

如此坚持的日子非常难熬,可回头看去,易烊千玺却说:

“熬过了那段时间,自己就会有感觉了,再之后就会有一点收获感,做事就会舒服一些。”

培养孩子自律是最难熬的。

它是对出色甚至卓越的追求,是跟孩子惰性和本能的抗争,充满着汗水、痛苦与无数次可能的舍弃。

心疼孩子是大家做母亲的本能。

可狠下心,推着孩子往前走,把自律的习惯刻进孩子的身体,孩子才可能收成愈加光亮的将来。

心理学家弗洛姆说:“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,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成长缺少信心,觉得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什么事,不该做什么事,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进步。”

有时候,大家忍不住伸手,忍不住开口,是出于心疼,出于担心。

可是,这到底是大家自己内心的焦虑,还是孩子真实的意愿呢?

母亲伸手太多,孩子就会变得依靠;母亲开口太多,孩子就会变得怯懦。

很多时候,大家的“忍不住”,对于孩子来讲,却是对他信心的打击,是对他自觉的剥夺。

自律,先有自己,后才有约束。

当母亲掌握忍住,把空间和试错权还给孩子,孩子才能在我们的生命里,活出笃定的生活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